《梅派古琴演奏艺术》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顺治年间,这一切得从《广陵琴派》说起,《广陵琴派》始于清初顺治年间,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创始人徐常遇,江苏扬州人,他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他的三个儿子也是著名琴师。传说,长子徐祜、三子徐祎到北京报国寺献艺,轰动京城,康熙皇帝曾在畅春院召见兄弟二人弹琴。目前,广陵琴派流传比较广的琴谱,就有《澄鉴堂琴谱》《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蕉庵琴谱》《枯木禅琴谱》等。
"广陵琴派"一直是最具影响力的大琴派。三百多年来,传承有序,名师大家辈出,名谱广布海内。
2023年8月28日,广陵琴派第十一代宗师梅曰强先生毕生心血创作的《移云斋琴谱》正式面世,随着《移云斋琴谱》的问世,广陵琴派再添新谱,同时也标志着梅曰强先生演奏风格特点的《梅派古琴演奏艺术》将迎来新的一波传承学习热潮,必将为后世子孙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梅曰强,1929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系"广陵琴派"第十一代宗师。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南京乐社委员兼古琴组长,广陵琴社、梦溪琴社名誉理事、铜山县古琴研究会顾问。
梅曰强1939年受杭州照胆寺主持大休禅师弟子-古琴家汪建候先生熏陶,1944年正式拜汪师学习古琴和国画。1952年又拜金陵著名古琴家夏一峰、赵云青女士、蜀派胥桐华女士及广陵派第十代传人刘少椿先生为师。为精研广陵派琴艺,他每晚与刘少椿抵足而眠,经三年刻苦钻研,得刘少椿亲传,琴艺大进。
梅曰强数十年在南京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曾在南京师范学院任课外古琴老师。1992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南京市首届文学艺术奖"之荣誉奖。退休后,他迁居扬州,曾在扬州师范学院任课外老师,又在扬州设"梅曰强琴馆",为振兴广陵琴艺,虽年逾古稀,仍不遗余力。海内外多有不远千万里慕名而来投于先生门下者,桃李满布天下。他曾经为法国原总统希拉克演奏,也曾为原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演奏,他还将自己亲斫的一床琴送给法国原总统希拉克。
梅曰强先生弹奏古琴风格以广陵派之绮丽细腻、跌宕多变、刚柔相济、音韵并茂为主,兼收浙派之豪放清雅、川派之激荡狙狂、金陵派之文雅高逸而自成一家。他主张音正韵和、清远古穆、自然与修为兼集,入流派而不囿于流派。
为明派别、辨技艺、不至于混淆视听,自梅曰强起称“梅派古琴演奏艺术”,并在梅曰强先生长子梅士军两位弟子张立、唐倩的共同努力下,“梅派古琴演奏艺术”成功申报成为重庆市江北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梅派古琴演奏艺术,缘由广陵琴派第十一代宗师梅曰强先生集广陵琴派、金陵琴派、浙派、川派之大成,并形成梅氏风格,
老师介绍:
张立先生,号云斋居士,出生地江西九江人,广陵琴派第十三代传人,金陵琴派第十二代传人,梅派古琴演奏艺术非遗传承人,华儒国学馆馆主,梅派古琴重庆艺术中心老师,重庆梁平双桂堂《竹禅琴社》特邀老师。张立先生师承广陵琴派第十一代宗师梅曰强先生长子梅士军,秉承师恩潜心学习梅氏古琴数载,悉得梅氏真传,并携手梅氏一众弟子开创梅派古琴。目前在西南传授梅派古琴传承曲目,欲将梅派古琴发扬光大,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贡献绵薄之力。
唐蔼蒨女士,广陵琴派第十三代传人,金陵琴派第十二代传人,梅派古琴演奏艺术非遗传承人,梅派古琴重庆艺术中心老师。唐蔼蒨女士师承广陵琴派第十一代宗师梅曰强先生长子梅士军,秉承师恩潜心学习梅氏古琴数载,悉得梅氏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