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文化在线 国学课堂 经史子集 文化博览 一带一路 文创空间 华儒国学馆 华儒文化  
名茶文化 文化超市 文化市场 文化旅游 华人美食 特色小镇 视界全球 弘文馆  
吟诵进高校 湖湘吟诵传递传统文化之美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2018年11月27日 

  黄花红叶共秋风,诗词一路和吟声。13日下午,由湖南省吟诵学会会长史鹏和湖南省吟诵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曹琴主讲的《黄花红叶伴吟声——浅谈湖湘吟诵》讲座在长沙理工大学文科楼举行,慕名而来的学生200余人。

  湘语吟诵,芙蓉瑰宝

  曹琴在讲座时表示,吟诵是古人学习诗文的方法,是一种含有音乐美的传统艺术。上溯到春秋时期,《论语》就有孔子及其弟子“诵诗三百”的记载。吟诵之声,在长沙始终不绝如缕,是湖湘地区老一辈文人诵读和欣赏古诗文的读书方法、创作古诗文的写作之道。湖湘吟诵,虽各地方言稍有差别,但音律节奏相近,以省会长沙的通用方言(亦可称为雅言)进行吟诵时,均能接受。湖湘吟诵依字行腔,追求韵律醇厚,声调悠扬为主,节奏以低吟浅诵的慢节奏为主,辅以适当的表情、动作。通常用自己最熟悉的方言吟诵,重视母语源流。

  史鹏认为,朗诵由西方传来,更适合新诗与白话文,而吟诵则是将古典诗词原汁原味表达出来的最好方式。传承湖湘吟诵,意义深远,值得每一个人引起重视。一方面,基于前人所言,“夫寓之于目,即存之于心,复闻之于耳,故在之于心也固。”读书是一种视听同感的事,将诗文饱含情感地吟诵出来,无疑能加深记忆,使学习诗文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如能进一步掌握吟诵技巧,更是受益终身。其次,音乐美是传统诗文的生命,诗文必须加以吟诵,否则无法深入体会作品的含义和造词造句的匠心。与此同时,吟诵更是检验所创作的诗文是否合乎要求的标尺。“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等,莫不是吟诗改诗的经验之谈。更重要的是,中国吟诵由于历史原因发展中断,如今真正懂吟诵的人愈来愈少,传承吟诵迫在眉睫。

  寓教于练,精彩纷呈


  “用方言吟诵,绝不是与普通话唱对台戏,只是追溯母语源流的手段之一。”曹琴表示,用方言吟诵才可表达原作的感情意味。对于如何吟诵,曹琴给出了五点建议:掌握诗的节奏,懂得句读、抑扬顿挫、吐字清晰、行腔自然、读出思想感情。为更好地展示湖湘吟诵的魅力,史鹏率先吟诵唐杜甫的《旅夜书怀》、李商隐的《锦瑟》以及范仲淹的《渔家傲》,抑扬顿挫、平仄相生,深情饱满而又慷慨昂藏的吟诵令现场观众心潮澎湃。悠然自得而闲适安宁的《过故人庄》、寂寥凄怆而愤懑难平的《长沙过贾谊宅》、纯粹质朴而刚正不阿的《石灰吟》……曹琴用婉转动听、深情绵邈的腔调展示了不同情境下的吟诵之美。

  在带领现场听众一齐吟诵《赋得古原草送别》后,曹琴邀请几位学生示范吟诵。年轻学子纷纷一展身手,各有特色,更有别出心裁者声情并茂地吟诵李煜的《虞美人》。长沙理工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周静以一首杜甫《八阵图》惊艳全场,周静借此表达了对于同学们学好诗词吟诵的期望。

  讲座的后半场格外热闹,在场学生纷纷向两位老师提出在学习吟诵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并阐述自己对吟诵的看法。史鹏以学生现场吟诵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讲述湖湘吟诵的调性与多元,更强调当代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使命。


{返回上一层} {关闭}
文化中国
文化儒商
文化世界
关于中华儒文化网 | 会员介绍 | 服务项目 | 诚聘英才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客服QQ:540141209 E-mail:zlvip@foxmail.com 540141209@qq.com
版权所有 © 中华儒文化网     渝ICP备15002562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