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文化在线 国学课堂 经史子集 文化博览 一带一路 文创空间 华儒国学馆 华儒文化  
名茶文化 文化超市 文化市场 文化旅游 华人美食 特色小镇 视界全球 弘文馆  
让文明之光在交流互鉴中熠熠生辉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8日 

日前,备受海内外学界瞩目的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曲阜落下帷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本届论坛主题“同命同运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各抒己见,共话人类共同命运,达成了“携手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共识,并向全世界呼吁文明对话,互利共赢,主张对话来拆解猜忌,用交流来疏通误解,用共享来破除藩篱。

  对话是多样文明交流互鉴的有效桥梁 

  “文明是多姿多彩的。世界上存在的不同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蒙古国国立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其米德策耶表示,每一种文明都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彰显着独具特色的时代价值。不同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成为人类赖以栖息的精神家园,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世界各大文明都是平等的,只有平等才能交流,只有交流才能相融相通,才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尼山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志民说。

  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尼山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学典看来,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隔绝、对抗、冷战、对话等相处模式,但对话是文明之间相处的最好模式,也是成本最低的共处方式。他表示,人类文明已步入新时代,各文明必须加强对话交流,才能互信互鉴、携手走向未来。

  “文明不是孤立静止、一成不变的,文明是一个生命活体,都是在不断发展中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认为,不同文明要交流互鉴、美美与共、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9月27日下午,第五届尼山论坛关于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席声明在曲阜尼山发布。声明指出,人类社会是由不同文明构成的共同体;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着瑰丽多彩的文明;如同生物多样性构成大自然的美丽一样,文明多样性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的特质;文明多样性不仅是一个客观存在,而且是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发展的积极因素;要珍视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和整个世界的共同进步。

  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相融不容回避 

  9月25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尼山论坛主席许嘉璐和世界知名学者江文汉围绕“人类文明的新时代”这一主题,展开跨文明沟通对话,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论题贡献了东西方不同文明间的智慧。

  “有一点谁也不能回避,就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接触、碰撞,发现对方的好处,然后学习,最后形成不断加深、加宽的相融,相融当中包含各自的个性,把这句话简约起来,就是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相融。”许嘉璐说,文明之间的相融相通最后形成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可能不可能的问题,也不是我们该不该做的问题,它是必然性的问题。

  “如果不相融,如果我们仍然不爱护环境,北冰洋让全世界的海洋再涨出两厘米会是什么样子,亚马孙河、热带雨林再进一步失去清澈的河流和茂密的森林,释放出有人类以来没遇到过的隐藏在森林深处的活跃病毒、细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许嘉璐最后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必然的,但困难是很多的,需要世界的智者联起手来去研究它的必然性和我们应该为它所付出的一代代人的智慧。

  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研究院院士小约翰·柯布说:“我希望生态文明被全世界接纳。但我相信最好的结果是有很多个百花齐放、风采各异的生态文明,我愿意倡导建设一个致力于发展生态文明的中华文明。”

  尼山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回顾先贤智慧,审视生存发展,回应人类关切,探索未来路径,最后达成共识:不同文明在对话中要充分表达思想、阐发观念,在沟通交流中增进了解、强化共识,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尊重差异,欣赏不同,容纳各方,碰撞出平衡纷争、消弭裂痕的智慧。文明对话,就是要让多样文明在互动中焕发光彩,让千姿百态的世界熠熠生辉。

  儒家智慧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山东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儒家文明发源地。海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尼山论坛是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开展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举措。应该把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作为解决世界性问题的重要一端。

  “孔子在民族问题上的文化自觉与理论自觉,对今天我们研究民族问题仍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我们需要有孔子那样高度的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意识,要以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发展和民族融合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促进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关系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为宗旨和立场。”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金圣基说。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黄玉顺认为,在文明创造中,儒学可以贡献其经过自我损益的“仁”“义”“礼”等价值观。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表示,儒家思想所追求的“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等,是构建人类命运体的丰富智慧源泉,也是破解全球伦理困境的理想路径。“我们所有人,不分国家、民族和地域,都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方土地上。‘天覆地载’与共生共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含义相通。”

  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蒋国保认为,谋求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良性发展之道,有必要从原始儒家那里汲取三大思想启迪:一是化解利益争端当信守“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二是化解政治冲突当信守“世界和平”的理念,三是维系人类的和谐交往、和平共处当遵循“忠恕之道”。

  

{返回上一层} {关闭}
文化中国
文化儒商
文化世界
关于中华儒文化网 | 会员介绍 | 服务项目 | 诚聘英才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客服QQ:540141209 E-mail:zlvip@foxmail.com 540141209@qq.com
版权所有 © 中华儒文化网     渝ICP备15002562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