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文化在线 国学课堂 经史子集 文化博览 一带一路 文创空间 华儒国学馆 华儒文化  
名茶文化 文化超市 文化市场 文化旅游 华人美食 特色小镇 视界全球 弘文馆  
民宿拓路,为乡村游注入文化基因
海南日报 2018年1月29日 

浙江莫干山民宿

将老屋阁楼改装成静谧书房的三亚西岛民宿。

三亚西岛耕读者民宿,在升级改造中保留原有的乡土文化元素。

三亚西岛渔村的首家民宿“小康别苑”。 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林诗婷

  谁说追求诗和远方难寻经济效益?截至2017年底,我国客栈民宿在去哪儿网平台注册量总数达20.2万家,同比增长321.15%,2017年预计交易规模达103亿元,民宿产业呈爆发式增长。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刷新了大众的认知,民宿行业发展开始受到重新审视与关注。目前,我省在营业的民宿逾300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有专家认为,海南民宿业发展尚处初始阶段,缺乏明确规划与发展机制,新业态发展尚需政府部门、市场行业等多方面的引导与规范。日前召开的首届三亚(西岛)民宿空间美学沙龙,行业先行者和专家学者汇智一堂,共商发展民宿产业大计。

  1月20日,“面朝大海 诗意栖息——民宿空间美学沙龙”在三亚市天涯区西岛文创馆召开,数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民宿大咖、旅游业态研究者汇聚一堂,与西岛当地创业青年和部分渔民,就加快建设西岛美丽渔村,促进渔村产业升级,进行沙龙探讨与经验分享,为西岛民宿产业的发展汇智,助力三亚旅游产业升级转型。这场关乎民宿与乡村建设共同发展的讨论,为琼岛民宿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考。

乡村振兴的突破点

  一扇大门的开启,迎来了崭新的旅游合作模式。2017年12月,三亚市天涯区西岛渔村一期建成迎客,进岛游客可同时饱览景区与渔村美景,实现景区与渔村的真正融合式发展。

  对于不少习惯了慢节奏生活的西岛村民来说,此次“破冰”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乡村面貌的改变。“西岛渔村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文化资源,融入式、体验式旅游模式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去年,西岛渔村“90后”村民黎小康毅然决然离开都市,返乡创业,在家人质疑声中建起了岛上的首家民宿——小康别苑,原先普通的三层小楼,呈现出地中海式清新风格,庭院内干净整洁、花草丰茂,户外秋千、室内摆件等体现出浓郁的渔家风情。

  “各地依托美丽山水大力发展民宿产业的同时,更推动了当地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乡景村貌的提升,人文风土的延伸。”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陈扬乐认为,发展乡村民宿要求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联动全域旅游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突破点,实现在保护原生态的基础上带领当地居民奔小康。

  老村焕发新颜,乡景回归淳朴,民宿的作用有多大?莫干山民宿标杆之一——西坡集团董事长助理许春晖是莫干山乡村文化复兴的见证者。

  2009年,许春晖所在团队将民宿选址在莫干山劳岭村,这是一个连汽车都进不去的村子,环境闭塞、交通不便,原住民仅剩下几个留守老人,他们租下了10间屋子,凭借拖拉机运送物资,以一年一栋楼的速度进行老房改造。“既要保持老房子风格,又要赋予现代使用功能,平均每栋楼的改造成本在200万元至300万元,每间客房平均改造成本约50万元。”老房改造难度远比想象中大得多,许春晖说,老房民宿保留了很多原有物件,更具中国农村特色,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体验返璞归真的乡野生活,特色民宿产品供不应求,房间均价超过1200元。原先的“留守村”,变成“香饽饽”,当地村民返乡经营起农家乐等旅游新业态,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延伸。

文化基因是民宿的灵魂

  “旅行中,像当地人一样生活”。不同于星级酒店及度假村,在现代居民文化休闲消费多样化和精细化的背景下,民宿依托当地特色文化和自然景观所带来的独特消费体验,着力于深度展现风土人情,让游客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呈现出文化与商业融合发展的色彩。

  在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陈耀看来,文化是可持续性发展民宿产业的根,“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传统的乡村社区是发展民宿的好地方,做民宿一定要找出当地的文化基因,构建在地文化生态群,有了文化基因,民宿就有了灵魂,否则只是老房子、老材料的堆砌而已。”

  海南文化资源充足丰富,黎族苗族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南洋文化独具特色,每年针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扶持资金达到了1.1亿元,如何更好地挖掘发展旅游、发展民宿等新业态产品的文化基因?“目前海南文化形成了东线蓝色文化产业带、中线绿色文化产业带、西线特色文化产业带共同发展的资源布局,东线则以海口骑楼、定安文笔峰、三亚千古情等南洋文化、海洋文化资源为主,中线有代表着民俗文化的五指山黎峒文化园、呀诺达景区、槟榔谷景区,西线则以东坡文化等为主。”海南文化研究者秦建国说,发展民宿产业,应将特有的琼岛文化资源统筹发展,开发电影、文创作品等文化深度产品,凭借着“本地文化”“艺术设计”“独特体验”等标签,打造文化艺术传播与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厦门市曾厝垵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理事长宁军分享了一组数据:有800多年渔村历史的厦门曾厝垵,借力文创、民宿产业发展,打造成为文艺渔村,如今年游客接待量已突破1400多万人次,旅游旺季期间日均接待量可达12万人次,年旅游产值达25亿元,1600余名村民每年分红两亿元。“我们通过打造曾厝垵文艺青年节,吸引了一批年轻艺术家、文化工作者扎根发展,构建起独特的渔村文化,成为旅游发展的生命力。”宁军说,民宿的发展,其实就是消费层次的升级,满足了很多人对文化、生命的追寻。

要有情怀也要有标准

  作为国内旅游发展的新生事物,民宿业在短短几年间,几经迭代后,又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

  从云南大理整顿民宿行业,到民宿与星级酒店竞争加剧,民宿从业者也在焦虑着,民宿升级之路如何拓宽。“2013年起,随着莫干山民宿不断增多,我们便开始思考如何让民宿保持竞争力,做一个正规化的民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管家体系,每间房配备一个管家,24小时随时响应。一间精品民宿,最重要的不是硬件,而是体验,未来一定是拼服务,服务是核心竞争力。”许春晖介绍,其公司对于管家团队的要求是,对硬件要实现标准化酒店流程,而对旅客则要体现出人情味。

  民宿房间每个物品都有明确的摆放角度和位置,管家要随时回答游客旅游目的地路线、气温等相关问题,民宿主人要每天、每周定期开展互动交流活动……莫干山民宿逐渐衍生出的一系列规定、要求,是行业在加速发展中的内生需求。事实上,随着民宿行业的发展,国内关于民宿的卫生标准、安全要求、服务规范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争议,行业发展良莠不齐深受诟病。

  “不要把民宿当做乡间宾馆、客栈。民宿的水平,取决于主人的水平,刺激着主人在文化建设、服务理念等方面创新进步。”陈耀认为,民宿以民为主,关键是民,需要软环境与硬环境兼顾,不断提升民宿的服务水平。

  事实上,推动民宿规范化、标准化,国内已开始探索。去年10月,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正式实施,在民宿的市场准入、基本卫生要求等方面做出了严格规定,包括“客房床单、被套、枕套、毛巾等应做到每客必换”等具体要求。

  “民宿的底层逻辑,也是消费升级的核心,就是个性化需求、对标准化需求的升级,不断打造成为有想法、有感情、有温度的民宿品牌。”陈耀说。

  图片除署名外

{返回上一层} {关闭}
文化中国
文化儒商
文化世界
关于中华儒文化网 | 会员介绍 | 服务项目 | 诚聘英才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客服QQ:540141209 E-mail:zlvip@foxmail.com 540141209@qq.com
版权所有 © 中华儒文化网     渝ICP备15002562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