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文化在线 国学课堂 经史子集 文化博览 一带一路 文创空间 华儒国学馆 华儒文化  
名茶文化 文化超市 文化市场 文化旅游 华人美食 特色小镇 视界全球 弘文馆  
《秦时明月》与《朗读者》同获文化贡献大奖
网易娱乐 2018年1月22日 

《秦时明月》与《朗读者》同获文化贡献大奖

《秦时明月》与《朗读者》同获文化贡献大奖

《秦时明月》与《朗读者》同获文化贡献大奖


网易娱乐1月22日报道  2018年才不到一个月,玄机科技喜迎三奖临门。在刚过去的上个周末,《秦时明月》先获第15届中国动漫金龙奖“二次元指数”年度最佳动画,随后又在首届中国软IP大会连获“年度文化贡献大奖”和“IP年度传播热度榜”,更是唯一一个获得“年度文化贡献榜”的动画品牌。这代表市场对IP需求已从纯市场占有、盈利变现提升到更高的文化传承层面,也是学术界、传媒界、市场等主流舆论对“秦时明月”这一作品文化含金量和品牌价值的双重认可,更有专家直言《秦时明月》堪称国漫中的金庸派武侠典范,两者都将武侠和特定历史的背景及文化内核结合得非常巧妙。

《秦时明月》一周连获三项大奖

1月12日,第15届中国动漫金龙奖全球征稿启动暨2017年度中国二次元指数发布活动在广州举行。组委会颁发了2017中国二次元指数的年度最佳漫画、最佳动画、最佳游戏和年度新势力等六大榜单,褒奖了在过去一年里的二次元业界精英。不出意外的,在2017年底火爆收官的《秦时明月伍君临天下》成功摘得了年度最佳动画奖。好事成双,仅隔一天,《秦时明月》又喜获两项大奖。在13日召开的首届中国软IP大会上,《秦时明月伍君临天下》荣获IP年度传播热度榜,《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则获选IP年度文化贡献榜。

好IP不应只博眼球,更应有文化担当

与其他市场价值导向的评选不同,本次IP大会特别关注了IP的文化贡献。与会专家认为,IP作为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娱乐大众只是其基础功能,如何能结合娱乐传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其应有的文化担当。胡占凡在会上特别讲述了自己心目中的好IP。“好的IP是要能够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现在我们要探讨和重现的是IP与软IP,目的在于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与空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学作品、文艺作品当中有诸多经典的人物和故事。这些都是优秀的IP资源。多年的成功实践表明,这些IP资源被合理有效的开发,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佳素材。”胡占凡表示,能够给人思想上以营养、能给人以启发、能让人感到温暖和正能量的IP,就是优秀的、值得鼓励的IP。

值得一提的是,《秦时明月》是唯一一档获奖的动画作品,与其一同获奖的都是口碑极高的文艺作品,如此前大热的综艺节目《朗读者》、《见字如面》,电视剧则有《白鹿原》等。这些作品无论从艺术性还是文化性上来看,都在同时期同类型的作品中出类拔萃,也曾一度引发观众热议。而《秦时明月》作为唯一的动画作品能被获选该榜,证明了这部坚持以“历史为骨,艺术为翼”的作品,在国漫中的地位与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秦时明月》堪称国漫的金庸武侠派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童清艳也认为,中国有非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这些作品流芳千年,其背后正是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当下中国IP发展迅速,但在获得市场认可同时如何传递优秀文化甚至能够输出价值观,这才是如今我们动画创意企业需要思考的课题。

童教授认为,娱乐性和传统文化结合并不难,而且有非常好的例子,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是将两者非常好结合的一个典范,从很多金庸小说中的大侠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侠这种独孤特的中华文化魅力,比如令狐冲的潇洒、郭靖的耿直、张无忌的深情,但金庸的很多经典小说也特别结合了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不论是权谋还是忠义,最终表现的还是为侠之道、家国大义。这背后的文化价值毫无疑问正是金庸武侠和大部分普通武侠小说的“云泥之别”。

童教授随后以《秦时明月》举例。她认为,如果国漫也分流派,那《秦时明月》出品方玄机科技就堪比是国漫界的金庸派代表。从形式上,两者都是将武侠和某个特定历史的大背景结合,比如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以元末明初为背景,将朱元璋的起义与武侠门派明教结合。《秦时明月》则以秦朝末年为背景,讲述了一场大秦帝国与诸子百家角力的壮阔史诗。风起于青萍之末,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人物,往往不小心就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但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金庸和《秦时明月》将武侠和历史结合得非常巧妙,不是粗暴的颠覆,也不是完全的纪实,既有武侠的魅力,又保留历史的重要节点,且不论是台词还是剧情,都带有非常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这用《秦时明月》每一集片头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历史为骨,艺术为翼”——用武侠的概念结合先秦时代宏大的历史背景,以诸子百家思想为核心,辅以现代年轻人喜欢的人物设定和视觉形式,构成了《秦时明月》宏大的世界观,同时也潜移默化传递了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的精髓。

{返回上一层} {关闭}
文化中国
文化儒商
文化世界
关于中华儒文化网 | 会员介绍 | 服务项目 | 诚聘英才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客服QQ:540141209 E-mail:zlvip@foxmail.com 540141209@qq.com
版权所有 © 中华儒文化网     渝ICP备15002562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