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文化在线 国学课堂 经史子集 文化博览 一带一路 文创空间 华儒国学馆 华儒文化  
名茶文化 文化超市 文化市场 文化旅游 华人美食 特色小镇 视界全球 弘文馆  
山东大学:乡村儒学——回归温情乡土传统 构筑文化山东底色
新浪山东 2018年1月5日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作为地处齐鲁大地、孔孟之乡的山东大学,在服务山东文化强省建设过程中,积极发挥文化引领带动作用,凭借学术学科优势,开展“乡村儒学”建设项目,助力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研究、传播交流平台搭建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实践养成贡献力量。

  “乡村儒学”建设项目通过在山东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活动,用传统文化反哺儒学故土,唤醒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智力支持。截至2017年底,“乡村儒学”讲堂达到9200多个,举办各类活动逾4万场次,已惠及山东省17个地市,参与群众超500万人次,促进了文明乡风形成,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颜炳罡教授颜炳罡教授

  文化回归乡村:“乡村儒学”落地生根

  在山东省北东野村,上到坐着轮椅的老奶奶,下到目不识丁的三岁娃娃,携老带幼来讲堂的越来越多了,家风和村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村民的思想就像大石头,但现在大石头慢慢被撬动了。”看着如今的变化,北东野村的村支书庞德海感慨道。这些变化的产生还要归功于“乡村儒学”项目的实施与开展。

  2013年初,作为乡村儒学实践的重要发起人和力行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尼山圣源书院执行院长颜炳罡教授带领义工讲师团队,深入乡村讲授儒学,拉开了“乡村儒学”计划的序幕。他们主要依托2008年建于济宁市泗水县圣水峪镇北东野村的尼山圣源书院,讲学半径辐射济南、济宁、聊城、泰安、德州等多个城市的2800多个村镇和700多个社区,从距书院两公里的孔子诞生地尼山延展至全山东省。在义工讲师的队伍中,既有高校教师、领导干部,也包括乡村教师、普通村民。一批学者走出书斋,来到了孔子的诞生地,而后又走进乡村,义务讲授儒学,在探索弘扬传统文化上趟出新路子。此后的一年多,乡村儒学呈现“燎原之势”,以北东野村为试点开设讲堂,每两周举办一期,以点带面,逐步向周边辐射,现已建成了以镇驻地乡村儒学讲堂为中心、覆盖全镇六十个村的二十个讲堂。

圣水峪镇小官庄村的儒学讲堂内,
一位老人带着孙子赶来上课圣水峪镇小官庄村的儒学讲堂内, 一位老人带着孙子赶来上课

  润物无声:“以文化人”初见成效

  2014年,乡村儒学走进潍坊青州市黄楼镇,成立孝礼儒学讲堂,推行督孝倡孝,原先混乱荒芜的村庄在潜移默化的儒学教育中得到回温。在张家洼村,打娘骂老、养儿啃老的现象就此消失,学习儒学的年轻人争相孝敬父母公婆,家庭关系越来越和谐,成为全省闻名的文明模范村。来听课的村民庞兴昌说:“学习儒学比看电视好,也是上学的补充。现在的一些孩子,眼里只有自己没别人。孩子们来这里学习儒学,懂了道理,讲了礼貌,将来一定能成才。”

  乡村儒学课程不仅结合了村民们生活中关心的话题,从生活当中的具体事例教给村民如何孝敬父母团结他人,还引入了礼仪教育,请礼仪专家来给村民演示成童礼、开笔礼、冠礼等儒家生活礼仪。通过儒家的孝道、五伦教育,寻回乡村文化基因,重构乡村的伦理秩序和文化生态。而教化活动的定期开展,使传统优秀美德重新归附到民族之体上,回归到广大群众的生活当中,“魂”与“根”相对接,延续乡土的温度,唤醒了村民心中沉寂已久的信仰和价值标准。

颜炳罡教授在郭庄村乡村儒学讲堂颜炳罡教授在郭庄村乡村儒学讲堂

  “教学相长”:从文化输血到文化造血

  “课程是从孝道开始的,采取故事化、生活化的授课方式,头一次讲就有很多老人掉泪,乡亲们对贴近生活的内容更有共鸣。”35岁的张颖欣是山东大学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也是泗水县的乡村儒学授课教师中最年轻的一位。她积极参与乡村儒学活动,每半个月走进乡村,为村民讲授中国传统文化。

  济南市三德范村联社主任冯照宝在谈到乡村儒学讲堂教师团队时表示,颜教授以及其他老师们在授课过程中,从当地村民和民办教师中,发掘培养积极学习儒学的青年人才,在2017年正式成立了一个新的儒学班。儒学班中的68人全部都是从近三年来众多听众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学员。除此之外,广大村民积极响应,主动参加课程,每次新儒学班上课都会有超过100名听众。从2017年开始,越来越多由“乡村儒学”项目培养和选拔的民办讲师加入到授课队伍当中。儒学班的开设,实现了村民在听众与讲解者之间的完美转型,从单纯的文化输血向文化造血转变,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保障。

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乡村儒学”分论坛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乡村儒学”分论坛

  化成天下:共谱时代华章

  一元复始,遥望寰宇,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士因担当而端美,担当因士而深阔。”当代知识分子更应走出书斋,将典籍中的生活智慧化为民众的人生向导,融入千家万户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推进乡村儒学建设,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野重构秩序中的价值,是山东大学服务文化山东的代表之举,体现了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担当。

  “乡村儒学”建设项目开展四年多以来,在提升村民道德水平、改善乡村社会风气、优化乡村治理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该项目被山东文化厅、齐鲁电视台等单位评为“齐鲁公益联盟”十大项目之一;山东省有关单位联合《光明日报》在尼山脚下的尼山圣源书院召开了“山东乡村儒学现象”座谈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以及新华社、中新社等数十家媒体都曾对此进行专题报道。

  据了解,山东大学将依托儒学高等研究院、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整合山东地方儒学研究机构,与山东省共建中国儒学院,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进一步实现和发挥学校在山东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补齐基层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的师资教材短板,为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返回上一层} {关闭}
文化中国
文化儒商
文化世界
关于中华儒文化网 | 会员介绍 | 服务项目 | 诚聘英才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客服QQ:540141209 E-mail:zlvip@foxmail.com 540141209@qq.com
版权所有 © 中华儒文化网     渝ICP备15002562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