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显赫一时的大族,但没有一个家族能够像孔氏家族那样历经2500余年的岁月。并且不随朝代的更迭而沉浮,更不为统治者的政治风暴所动摇,世代相传,苗裔四布。虽然孔子在春秋战国时期郁郁不得志,但是他的子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可谓灼灼生辉。历代帝王为其修了独一无二的大院。其后人修成了我国独一无二的完整家谱,子孙绵延八十代。
其中,比较知名的包括西汉孔光、东汉末年的孔融、唐代孔颖达、北宋孔道辅、明孔承倜等当世名士。
历代对孔子加封的称号
孔子去世后中国历史上的各封建帝王尊孔尊儒,历代皇帝为孔子加封各种封号。自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至清康熙皇帝,孔子共有十多个不同的封号。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褒成宣尼公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文圣尼父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先师尼父
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先圣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宣父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太师
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隆道公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文宣王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玄圣文宣王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至圣文宣王
元成宗大德十二年(公元老派307年):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世宗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至圣先师
清世祖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日本打到山东都不敢破坏文庙
1937年,日军打到山东曲阜--孔子家乡时,研究孔子儒家学说的日本东京大学高田真治教授上书日本军部:"山东作战,如破坏曲阜古迹,日本将负破坏世界文化遗迹的责任。"军部于是急令前线部队避开曲阜一带的战斗。日军进驻曲阜后,派兵把守孔庙,将领参拜。而在其他地区,日军侵略掠夺,犯下滔天罪行。在曲阜没有破坏孔子庙宇,这并非日军良心发现,而是在于传统上儒学对日本有很大影响,所以日军面对孔子灵位才心怀敬畏之心。
孔子家族被历代所尊崇的原因
他之所以死了都能被历代帝王将相尊崇,还是因为他的学说。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质是对人民要讲德、讲礼,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你对人民好,人民才会支持你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