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仁爱”之于他人是友善待人,乐于助人,达到人际和谐;之于自己是自尊自爱,悦纳自我,达到身心和谐。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时期,他们渴望被理解,渴望友谊,同时也需要自我肯定与接纳。学校德育融入儒家“仁爱”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仁爱”以爱亲为起点。“仁者爱人”,这里的“人”首先包括父母亲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是仁爱的根本。当前许多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得礼貌得体,回到家中却是一副小霸王的模样。这种现象一方面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另一方面,也缘于学校德育工作中私德教育的不到位。学校德育可融入儒家“仁爱”思想,百善孝为先,教育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也要遵循道德规范,形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谐家庭关系。
由爱亲到“泛爱众”。爱亲是“仁爱”的根本,但不止于此,要推己及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如何做到“泛爱众”?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学校德育要引导学生用“仁爱”协调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用爱连接彼此,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形成团结互助的同学关系、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
自爱是“爱人”的前提。“仁者爱人”,这里的“人”不应仅仅指别人,应该还包括自己。珍爱自己的生命,爱惜自己的名声,有羞耻心。很难想象一个寡廉鲜耻的人,一个不自爱的人会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学校德育应借鉴儒家“仁爱”观,教育引导学生敬畏生命健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同时,要自尊自爱,悦纳自我,在个体身心和谐的基础上,实现人际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