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文化在线 国学课堂 经史子集 文化博览 一带一路 文创空间 华儒国学馆 华儒文化  
名茶文化 文化超市 文化市场 文化旅游 华人美食 特色小镇 视界全球 弘文馆  
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思考
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7年8月16日 

    作者:刘瑾

  “文化走出去”是我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之后,积极应对全球化这一历史潮流的战略选择,是当前我国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突出的主题之一。我国文化大踏步“走出去”,很大程度上在于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设计及传播渠道、体制机制的创新完善、教育水平的提升、战略意识的树立、新闻传媒的高效发达、人才选拔的促进激励等方面建设。因此,我们在规划、设计文化走出去的时候,应立足实际与当下,着眼长远与未来,分步骤、分阶段推进。

  第一,秉持“内容为王”,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树立精品意识,创造具有中国符号特色的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生产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且被国际市场认可的文化精品。结合时尚流行文化元素,创造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让文化在创新中再生,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比如中国首部长篇3D武侠动画《秦时明月》系列产品,从最初的系列动画连续剧衍生出CG电影、电子游戏产品、小说、漫画、真人电视剧等上下游产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动漫数字技术结合,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在世界范围传播。故事围绕秦灭六国及西楚灭秦展开,根据当时的诸子百家虚构了动画人物与事件。动画产品通过细致的手绘与精准的动作捕捉完成的画面、震撼的卡通渲染技术与中国古典式音乐的完美造势,使整个作品充满了中国武侠精神与诸子百家之风流。从2007年“秦时明月”动画产品面世以来,其新媒体点击数突破20亿次,堪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原创动画品牌之一。其动画产品更被翻译成7种语言版本进行海外销售,发行至美国、加拿大、法国等37个国家和地区,囊括亚洲电视节3D最佳推荐影片奖(2012)、美国AUTODESK最佳作品(2010)、法国戛纳电视节亚洲展映会最佳作品(2011)等奖项,并在北美建立了负责当地业务的玄机官网。

  还应树立“大营销”的观念,建立强有力的营销机构,将自己优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更合理地开发利用,从“别人经营自己”转向“自己经营自己,自己经营别人”。进一步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和民族传统节目,完善鼓励民族艺术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积极推进相关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工程,创造具有我国符号特色的文化外贸产品。推动传统技艺项目生产制作方式保护和产业化发展,发展传统工艺制品市场。

  除文化内涵外,文化产品在技术表现手法上,要与国际市场接轨,让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为打造文化精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利用新媒体技术做好文化传播。实施文化精品带动战略,鼓励文化企业走原创路线、精品路线,按照世界各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量身定做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的产品。

  第二,树立从单纯“文化交流”理念到“占有国际文化市场份额”的市场导向性文化走出去竞争意识。现阶段,基于中国特殊国情,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必然要重视政府的主导作用。从国外文化传播经验看,文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是靠市场的力量实现的,而且主要是通过市场主体实现的,如美国的时代华纳、新闻集团、好莱坞、百老汇、迪斯尼等大型企业集团和企业集群。我国文化走出去也可以以市场为导向,科学选择目标市场,降低文化折扣度。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城市文化输出经验,政府负责管理和扶持,鼓励自由经营、公平竞争,由市场去评判文化走出去的产品优劣。积极探索用产业、商业的形式推动文化走出去,通过参股、收购、合资乃至上市的方式在海外融资,以资本运营带动产品出口,实现与国际对接,实现高附加值贸易努力,在国际上形成强大的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三,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外向型专门人才培养力度,形成支持文化走出去智力资源供给机制。“人”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源泉。目前,我国文化走出去需要懂跨国经营管理和国际市场营销、擅长涉外项目策划与文化经纪及资本运作的经营管理人才;需要熟悉国际惯例和规则、擅长媒介市场运作、具有战略思维的外向型经营人才;需要具有开拓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管理跨国大型文化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人才。针对人才需求状况,在新时期的文化发展中,应做好两方面的人才培养。一方面,稳定现有的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在职培训,健全表彰我国文化领域涌现出的杰出代表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的机制。另一方面,加快后备人才培养,通过与高校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办学,支持高校引进国际标准的办学理念和科学技术,培养国际高端文化人才。注重创意、创新技能培养。密切跟踪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加强自主研发。在组织管理、资金扶持、生产经营等方面加强机制建设,通过制定奖励机制和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为各类外向型研究人才在文化领域的发展提供保障。

  第四,积极开展城市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发挥多元载体的文化传播作用。利用春节、国庆日、建交日等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举办高水平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我国文化企业可以选择资质、信誉良好的国外演出商合作经营,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运用,这是实现“走出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捷径。加强我国驻外机构对中国文化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大力宣扬我国优秀文化产品。借助国外著名的电影节、电视节、艺术节、书展、博览会等平台,积极推介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快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加强海外文化阵地建设。

  第五,增强问题意识,加强文化走出去战略理论和政策研究,做好顶层设计。从满足国内文化服务需求到文化走出去,乃是当下中国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应有的问题意识,需要深入研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要素选择及有关模式。制定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战略的基本政策,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需求和环境,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及时、准确地发布国际市场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最新需求,以指导我国文化产业有针对性地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深入分析当今世界文化消费市场的总体心理趋势、消费习惯及文化特点,充分考虑国外受众的欣赏习惯、审美情趣和消费心理。深入研究世界各国,特别是汉语言文化圈国家和地区,欧、美、澳洲华人居住的主要城市,以及近年来与我国联系密切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导向,努力打造适销对路的项目和产品。

{返回上一层} {关闭}
文化中国
文化儒商
文化世界
关于中华儒文化网 | 会员介绍 | 服务项目 | 诚聘英才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客服QQ:540141209 E-mail:zlvip@foxmail.com 540141209@qq.com
版权所有 © 中华儒文化网     渝ICP备15002562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