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
中国文化的第三个特点是什么呢?又是各种美德,子曰成仁、孟曰取义,智者无惑,仁者无忧,到了五个字仁义礼智信,孔子讲君子五德恭宽信惠敏,惠就是你干的世给老百姓添实惠,使老百姓有获得感,幸福感还是什么的。敏就是你还得有效率,让你干什么事你得立马干好。讲义的话,有人说中国人很呆板,但是历史证明中国人不呆板,中国人非常懂得变化、调整、更新的重要性。早在《尚书》里面就讲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孔子孟子都分析国古代的一些贤人,“伯夷,圣之清者也”,宁可饿死,不和周朝合作。
伊尹放太甲
“伊尹圣之任者也”,伊尹就是不管跟谁干都好好干,商汤死了以后,伊尹大权在握,商汤的孙子太甲暴虐无道,伊尹就把他流放,几年以后太甲改过自新了,又把他接回来回来继续掌舵王权。伊尹把太甲轰走的时候,人们以为他要篡位,但人家不篡位,说我就是干活的。所以伊尹圣人就是能干活,死干活,不管什么条件下不计个人毁誉得失。
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柳下惠的特点是好说话,不计较君王对他的态度,不计较自己官位的高低,不计较合作者的表现,人家有一句名言,他说和我同一个办公室的人,他们都光着屁股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该上班我上班,我该干什么工作我就干什么工作,而且我干的主张,按我的理念,坚持我的理念。至于他认为上班的时候应该光屁股,这不是我造成的,这对我也没有人们危害。而且按我自己的理念,官大官小和我对社会的贡献有什么关系?官小我照样执行我的理念仁义道德。孔子说,无可无不可,说我根据情况断定,我不能说哪一样我一定能干,或者哪一样一定不能干,绝没有合作,我没有这个意思。
孟子说,圣之时择也,他随时根据时间调整自己的政策。孟子有些话很坚决,但是孟子也有特别回旋余地大的。地区。他讲一个故事,而且他说的是孔子,说孔子曾经多次当官,时间没有超过三年的,有时候几个月就走了,有几种情况,一种情况孔子到了某个诸侯国,跟君王一接触觉得实行仁政都能做得到。还有的来不及谈政业,但是君王特别尊重,待遇特别高,对他特别礼遇,作为孔子,人家对你礼遇如此之高,你得对得起人家,你得给人家干,干了一段再走。
还有,也就是因为各种特殊的原因,有一次孔子在卫国还是什么国当着官,孔子主持一个祭祀,这个祭祀用肉类做祭品,可是肉的质量不合规矩,孔子大怒辞职走人。后人问孟子,孔子这事做的对吗?老人家怎么这么大火,你等一会儿好肉上来你接着干,大家猜孟子怎么分析的,孟子说表面上是因为肉,但实际上因为跟君王合不来,干了一段以后孔子看的出来,他的主张、道德教化、礼义廉耻跟他不一样,但是他不明说因为他的理念行不通他才辞职,他要说理念行不通他就辞职了,等于孔子承认自己不同政见,为什么我辞职?我不同政见,那君王一听肯定不高兴。所以我说肉不好,顶多说我小气、脾气大,对肉特别较劲。
孔子其他方面还讲了很多,对吃东西特别讲究,没有切方正的不吃,切的歪歪扭扭的不吃,座位不正不吃,很多很多。所以你们认为孔子较劲,但孔子最恰如其分的处理了辞职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