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
中国有自己独特的问题,前面说穷者变,这个变化又含于无形之中,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深入发展了,发生了变化了。中国文化的调整能力、应变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是很强的,现在我们经常说一带一路,说到一带一路就要说到文化交流,很多我们现在熟悉的、以为是我们民族固有的东西其实都是古代的文化交流中吸收过来的,比如说唢呐,我现在去新疆,新疆管唢呐、笛子和喇叭的叫法,与我们这边是不同的,这些就不细说了。中国无形之间吸收了许多东西,也输出了很多东西。见贤思齐也是了不起的,见贤思齐最早也是从孔子那儿说的,见到好东西就吸收过来,吸收过来就消化了,连马克思主义到了中国都变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也还要进一步的本土化,他是一个吸收消化的过程。
中国文化还有其他方面的特点,譬如说孔孟老庄都很注意社会精英,孔子特别注意对君子的了解,孟子讲君子,另外还讲士,庄子也讲智人、真人都有一种对于社会精英的认可。孔孟老庄还有一个概念跟别的概念不一样,他们考虑养生、摄生,摄生就是养生,摄生就是要把自己的生命力,把自己的生命的灵魂凝聚在一起,这个养生摄生我就不细讲了,因为养生讲座现在电视上非常多了。
我要说的意思是养生摄生的这些理论,说明了中华文化的“此岸”性,就是我们并不是特别重视死后的失,不像有一些宗教,我们强调的是“此岸”。我们不是为学术而学术,我们强调的是实学。
国外对中华文化有一种误解,比如说黑格尔,他是非常伟大的哲学家,他非常推崇老子,但是黑格尔对老子可能有些误解,他最喜欢老子的一句话,“知其白守其黑”,黑格尔把这句话解释为说老子太伟大了,把自己隐藏在黑暗里思考问题。黑格尔还有一个误解,他认为孔子说的那些事情都是常识以内的事情,甚至小学都可以讲清楚的一个事。黑格尔不明白,中国人要求的是经世致用,是让皇帝一听就能明白,能接受的一个事情。你搞一个学术理论给皇帝,他还要先上文科两年,硕士5年,博士后5年,皇帝死了也弄不清楚你的主张。所以孟子讲的特别清楚,不管怎么博学,最后要回到约。他说博学的目的是回到简约上,一开始什么都要学,上小学的时候唱歌、走路、跳舞都得学,最后话说的很简单才能识别。
孟子强调他的学说极其简单,说你按我的意思办,非常简单,孟子强调的是简单。
王阳明强调的是知行合一,你只要认为我说的对,你就已经能把天下治好了,仁者无敌这是孟子的。孙中山还强调知难行易,就是你表面上为学术而学术,你觉得不怎么样,但是你能够把它说的圆圆的,又很简单,又很好听,又很的理想,而且到现在几千年来仍然活在中国广大人民的心理,道通一,都成了一还怎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