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的印发,对我们传统文化工作者来说,深感振奋。振奋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传统文化视为推动民族复兴的独特“战略资源”,纳入了治国理政的新思维、新战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终于走进了国家的大政方针,进入了国家制度层面。文件完全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扎根学术、深入民众、进入制度”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意见》的出台,表明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诚继承者和弘扬者。一个新的辉煌时代、新的文化高度正在形成。
《意见》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厚望和人民的期盼,吹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号角。当务之急是要深入学习《意见》精神,转变思想观念,找准自己的定位。
传统文化毕竟是历史文化,哪些东西该“扬”,哪些东西该“弃”,这就需要专家学者深入历史、深入当今社会进行研究,对传统文化实现创造地转化,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才会永远充满希望。专家学者要在思想体系、学术体系的构建上下功夫。特别是儒家学者要构架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与当今时代相融合的新儒学。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是不断发展、自我更新的。今天的文化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文化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传承中华文化基础上吸收当今一切文明成果而创新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文化,而不是其他,更不是复古。这一点《意见》里边也讲得非常清楚。
随着《意见》的出台,包括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内的以研究传统文化为宗旨的社团社会组织,其扮演的角色也就发生了转换:过去是我们去呼吁有关部门重视传统文化;现在是政府主导叫我们去怎么干。党和政府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宏伟蓝图制定出来了,并且还给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连保障措施都有了,要求党政部门集体行动,社会组织配合。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基金会正在开展的几项工作:
我们要进一步办好孔子学堂。孔子学堂的堂训是: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写好字,就是要求人们把字写好。因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在形成的过程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读好书,就是我们倡导多读经典,经典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的滋养。做好人,就是要求人人成为君子。这三者之间是密切相连的。孔子学堂在短短的3年时间就迅速在全国建立了1000家。
要抓紧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数字化工程”。现在第一期硬件设施和儒家文化经典数据库、数字化图书馆等技术平台开发搭建已基本完成,目前已进入搜集、整理、录入资料阶段,已经完成了1000多万字的转化。数字化形式涵盖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等,适用广播、电视、微信微博、微电影、互联网终端、手机客户端、移动电视、信息服务屏、触摸屏等媒体传播。
要搞好“一带一路”《论语》译介工程。我们前期已经完成了《论语》的英语、日语、德语、法语、俄语、韩语等六种语言文字的出版,目前正在策划出版蒙古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语种。
要继续组织孔子文化世界行活动。要进一步搞好网上全球同祭孔活动。主要做法:一是现场转播海内外祭孔活动;二是在济南章丘锦屏山传统文化礼仪培训学校进行“释奠礼”讲解和表演现场直播;三是设立网上祭孔软件,虚拟祭孔现场,每个网民都可以在网上祭孔。
中国孔子基金会过去30年做的工作主要是引领儒学的研究,我们未来30年的工作要“引领儒学复兴,深耕精神家园”。我们要认真落实《意见》精神,充分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