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认为,儒家思想文化所论述的多是仁、义、理智、信等道德伦理,其实儒家思想在“商道”上的阐述,更值得商人们借鉴。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重农抑商,作为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苦苦追寻治国之方,安邦之路,治学注重和引导弟子从政、从教、甚至隐居,反复宣导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德行、政事、周礼和六艺上重下功夫,对于经商理财不感兴趣,甚至有些鄙视动辄言利的人,如论语·奉伯中“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在他的得意弟子中,出了个学嫁为圃的樊迟,理财能手冉求,还出了个儒商第一人——子贡。
所有子弟中,颜回得孔子之道最深,出身平民,他学文拔尖,品德第一,全身心投入学道,但贫困伴随其一生,正值壮年就在饥寒交迫中去世了。还有一个弟子闵子骞,才学出众,却闭门家中进修,以外出做事为耻,却穷的糟糠都吃不上。他们满腹学识,但谋生乏术,结果一身才华也于事无补令人惋惜!
子贡也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读书非常用功,是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为人正直,主张贫而毋谄,富而不骄,认为做学问应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把求学与致用,行义与盈利结合起来。
子贡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有济世之才,且在理财经商上也有着卓越的成就。孔子曾说,“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意思是说颜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但却穷得丁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而子贡不被命运摆布,猜测行情,且每每猜对。
子贡是如何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大商人之一的呢,《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十分简练的记载了子贡的经商之道,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就是说在不同的货物之间转换,子贡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做买卖,,买进卖出取决于时,“时”,就是时机,机会,子贡之所以能发财,就是因为总能“适时”,在最合适的时间点买进卖出。
所谓把握时机,就是洞见先机,作为企业家,面对未来未知不确定的情况,成功或者失败,就在于对这些不确定的事情能否预测正确,只有对市场将来的需求比别人预测得更准确、更正确,企业才能盈利。
子贡作为孔子的弟子,随孔子周游列国几十年,掌握内政和外交形式,还有各国的经济状况,所以在经商过程中如鱼得水,能及时把握市场行情。
还有一点在于儒家学识中的“恕道”,论语中有一则,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怕子贡不知如何在这个字上用工夫,于是孔子还加了用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就是古人所说的忠恕之道,如上位者以不合理之事加之于我,我不可如此使令我的上级,如我的下级对我阳奉阴违,不尽职责,为我所恶,我即不可如此事奉我的上级。
一般人都是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 思考别人和外部世界,品德差的人,会以自我为中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即使品德好的人,有时候也会将好意强加给别人。而真正的商人,能对别人感同身受、知其所想、知其所求,能根据别人的期待去锁定自己的定位,因而可以赢得价值的回馈,这才是真正有智商、情商、心商的人。
商道也为人道,儒家“仁”的思想,“恕”的智慧,“中庸“的境界,都是值得当代人思考和学习的,损人害人的商业行为不会持久健康发展,不懂得满足别人需求的经营行为和产品不能给企业带来发展,不把握做事的分寸和做人的尺度,生意也不可能长久。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和金钱的关系明显突出,能否正确看待处理义和利的关系,已是一大社会问题。而孔子所说的”见利思义“,有助于启迪我们在面对义利的选择时做出正确抉择,符合道德的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