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文化在线 国学课堂 经史子集 文化博览 一带一路 文创空间 华儒国学馆 华儒文化  
名茶文化 文化超市 文化市场 文化旅游 华人美食 特色小镇 视界全球 弘文馆  
现在位置:首 页 - 国学课堂 - 儒学讲堂 - 从《孔子家语》看儒者之风
从《孔子家语》看儒者之风
中国当代儒学网
发布时间:2017年6月19日

   《说文解字》对“儒”进行这样的解释:“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真正的儒者既具有《说文解字》所强调的外柔,也具有《论语》中孔子所说的“刚”和“毅”。《孔子家语》中对儒者的论述,既详实,又精辟,对儒者之风的崇拜,化为从政者之德,夯实执政基础、提升执政能力。

修身


    古人十分重视个体的礼仪习惯。通过对个体礼仪的考察,判断其是否具有修身的条件。《孔子家语》中描述儒者的穿衣仪表是这样的:“儒有衣冠中”,强调儒者穿衣不标新立异,应恪守中道。在儒者看来,衣服不仅是物质层面的衣服,更是一种象征。这种象征可以确认某种社会秩序,制约个体各种嗜欲。穿衣俭朴成为儒者追求的一种境界。儒者对穿衣俭朴理念的提倡,影响到执政理念。这就导致许多有作为的朝代率先垂范,以俭朴示人。汉文帝经常“衣绨衣”,“宫室苑囿狗马无所增益”,“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汉文帝得以开创文景之治,被司马迁称为:“德至盛也”。唐太宗以节俭约束自己:“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用节俭规约官员行为:“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唐太宗执政期间就出现了“风俗俭朴,衣无锦绣”的社会氛围,为贞观之治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带头节俭,以节俭示人,象征意味比较浓厚,这种象征能够确立良好的统治秩序,能够遏制不良嗜好的蔓延。


    古人强调礼仪的同时,对化为人的内在道德修养更为看重。《孔子家语》中说:“儒有澡身浴德”,强调儒者沐浴身心于道德之中。儒者之德主要体现在谦虚地陈述建议以期朝廷的采纳;不会因为面对地位卑微的人而生傲心;不会因为超过能力不足的人而过分炫耀自己;高手如云时不妄自菲薄;世道混乱时坚守正道而不沮丧;不结党营私、不诋毁同僚。儒者的这些道德被称为“特立独行”。儒者的道德修养被赋予许多理想化色彩。这些理想化色彩如果被接受并且转为现实行动指南,可以极大地改良社会风气。唐代名臣房玄龄就是官员中儒者的代表。房玄龄在李世民执政期间,作出了巨大贡献。房玄龄对己要求严格,十分注重用道德品质约束自己的行为。房玄龄病危之时,仍上奏劝谏朝廷慎待东征,“罢应募之众”,还百姓太平生活。在总览朝务过程中,房玄龄能够不骄不躁,“不以己长格物”,同时又能做到欣赏他人的长处:“闻人有善,若己有之。”多次谦辞重要职务:“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加太子少师,玄龄频表请解仆射”,等到他“进拜司空”,仍坚持“抗表陈让”。谦虚谨慎的态度被李世民推为贤相的代表。房玄龄把自己修身之要写在屏风之上,命令自己的孩子熟悉在心,表明传递修身法则的坚定决心。


处世

    为人处世是一门大学问,里面存有太多内容。如何良性处世,得到良好处世结果,是一件难得之事。儒者之处世,既有通过学习以期提升丰盈自己,更好地运用知识思考和解决社会难题,又有弘扬正道的气场和使命,更好地塑造社会形态;既有按照中和原则去行事,又有交友涉世以方正为准则,以期得到更好的理想效果。《孔子家语》中说:“儒有博学而不穷”,对知识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汲取,是儒者处世的前提和基础。“博学以知服”,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如何处世。“慎静尚宽,底厉廉隅”是儒者弘扬正道的表现,既有柔和宽容一面,又有端方刚毅一面,做到刚柔并济。


    北宋宰相吕端既能做到“慎静尚宽”,又能做到“底厉廉隅”。当时任同知枢密院事的李惟清被降为御史中丞,怀疑吕端排挤他,于是设计陷害吕端,吕端得知后说:“吾直道而行,无所愧,不足虑也。”这体现出吕端对此事的处理十分泰然。宋太宗去世后,宰相吕端在关键时刻保卫政道的正统性,又凸显出他刚毅坚强一面,“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就是这个事。《孔子家语》中说:“礼必以和,优游以法”,这是强调儒者要以中和为原则为人处世。在古代官场,如果官员权力大了或者权力不大,都容易以权压法或借权避法;而儒者无论在哪种情境下,都能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处世。儒者交友秉持“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强调“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建立在志同道合与互相信任基础上的友朋关系,就会共同努力为社会公正、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去做事。这样交友处世利于国家和人民。真正的友朋应该持静不动,志向不改,这样的交友行为是值得提倡的。

荐贤

    中国古代具有宝贵的察人知人用人思想。很早的时候,先民就认识到了人才对于国家治理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儒者在推举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眼光。《孔子家语》中儒者对荐贤内容和目标进行归纳。“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是儒者荐贤的风格体现。从国家治理角度来看,只要是能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才都能称得上是贤才。推荐这些贤才超越宗族界限,能够做到为国荐贤,这种胸怀识器是颇为难得的。


    儒者荐贤的目标是“君得其志,民赖其德。”真正能从国家和人民角度进行荐贤,使得贤良之才为国为民服务,既是贤良之才的幸事,也是国家和人民的幸事。儒者荐贤的初衷是:“推贤达能,不忘其报。”“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能够抛开个人利益和恩怨,从国家和人民的角度荐贤,这是需要境界开拓和胸怀开阔的。三国东吴的名将陆逊,被当时会稽太守淳于式批为“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陆逊听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在与孙权交谈过程中“称式佳吏”。这种称赞与举荐是对淳于式做官杰出表现的肯定,出于公心、为了国家和百姓而发出的真挚心声。


{关闭}
关于中华儒文化网 | 会员介绍 | 服务项目 | 诚聘英才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客服QQ:540141209 E-mail:zlvip@foxmail.com 540141209@qq.com
版权所有 © 中华儒文化网     渝ICP备15002562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