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文化在线 国学课堂 经史子集 文化博览 一带一路 文创空间 华儒国学馆 华儒文化  
名茶文化 文化超市 文化市场 文化旅游 华人美食 特色小镇 视界全球 弘文馆  
现在位置:首 页 - 一带一路 - 中国 - “一带一路”合作之树不断开花结果 擘画全球治理新宏图
“一带一路”合作之树不断开花结果 擘画全球治理新宏图
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8日

“中国,生日快乐”!国庆节当天,来自“一带一路”沿线11个国家的50余名留学生在上海为中国国庆节送上祝福。

历史指针拨回四年前。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自此,“一带一路”倡议逐步走进世界视野。

汇众智,聚合力。4年来,“一带一路”从理念构想到人心聚合,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实,合作之树不断开花结果。

站在中国与世界命运的交汇点上,习近平主席深刻揭示了“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与历史深意——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与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也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动作为。

汇众智,聚合力

“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广

“‘一带一路’倡议将促进本地区贸易更加全面均衡”、“‘一带一路’是乌克兰的重大机遇”。菲律宾财政部长多明格斯和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库比夫近日在不同场合对“一带一路”高度赞誉。

独行快、众行远。从蓝图到行动,“一带一路”汇聚共商、共建、共享的众智合力,坚持开放包容的发展路径,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进而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

截至目前,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7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与30多个“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签订产能合作协议。

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仅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农产品到达中国市场的通关时间就缩短了90%。2013-2016年,中国同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快速提升。中国和相关国家一道共同加速推进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亚吉铁路、匈塞铁路等项目,建设瓜达尔港、比雷埃夫斯港等港口,规划实施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目前,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

2017年5月在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吸引了包括29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多名代表参加。“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广。

论坛达成5大类、76大项、270多项合作成果,形成国际社会广泛参与、合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磅礴气势。

求共赢,敢担当

中国方案擘画全球治理新宏图

9月11日,“一带一路”建设的“三共原则”被纳入“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中国理念正转化为国际共识。

这再一次佐证了习近平主席的精辟论断:“只要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不但能发展壮大自己,而且可以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一带一路”正是要积极探索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前途的关系及蕴含其中的当代世界治理的中国方案,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指明了下一步合作方向。

论坛期间,中方宣布向丝路基金增资1000亿元人民币并承诺提供不少于600亿人民币的民生项目援建资金等一系列融资决定,充分展现中国推动共赢共享发展的强大行动力和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担当。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西方国家在提出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时,往往都附加了很多限制和条件,甚至限定了发展的模式。”《孟加拉国独立报》新闻部主任拉赫曼·米尔指出,中国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间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自由。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独一无二的原因所在。

“当今世界的变革正处在十字路口,需要“富有人性”的全球化,从而需要新的全球治理。”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表示,“一带一路”让全球不同文明和文化的人性达到共通。

“我相信,只要我们相向而行,心连心,不后退,不停步,我们终能迎来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那一天。我相信,我们的事业会像古丝绸之路一样流传久远、泽被后代”,习近平主席动情地说。

4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一带一路”是中国梦与世界梦两翼齐飞的必然选择,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将会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沿途各国必将书写世界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关闭}
关于中华儒文化网 | 会员介绍 | 服务项目 | 诚聘英才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客服QQ:540141209 E-mail:zlvip@foxmail.com 540141209@qq.com
版权所有 © 中华儒文化网     渝ICP备15002562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