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茶叶名称,属绿茶类尖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同样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此茶产自风景优美的安徽黄山,而外形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为什么此茶的外形如此特别,这与其制作方式是密切相关的,那你可知太平猴魁的采摘制作方式如何?
太平猴魁是我国历史名茶之一,主要产于安徽黄山的新明、龙门、三口一带,太平猴魁还有着“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而且太平猴魁的制作方法也是极为讲究,太平猴魁的采摘制作包含采摘、拣尖、摊放、杀青、毛烘、足烘、复焙,一共七道工序制成。
采摘:太平猴魁的采摘在谷雨至立夏,茶叶长出一芽三叶或四叶时开园,立夏前停采。采摘时间较短,每年只有l5~20天时间。分批采摘开面为一芽三、四叶,并严格做到“四拣”:一拣坐北朝南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上茶叶;二拣生长旺盛的茶棵采摘;三拣粗壮、挺直的嫩枝采摘;四拣肥大多毫的茶叶。将所采的一芽三、四叶,从第二叶茎部折断,一芽二叶(第二叶开面)俗称“尖头”,为制猴魁的上好原料。采摘天气一般选择在晴天或阴天午前(雾退之前)。
1、拣尖:鲜叶采摘后倒在拣板上,按一芽二叶的标准一朵一朵的进行挑选,做到过大不要,过小不要,过瘦不要,弯曲不要,无芽不要,淡色不要,紫色不要,病虫危害不要。
2、摊放:对精心挑剔出的鲜叶原料摊入竹匾或竹垫上,摊放时间4~6小时,使鲜叶轻微萎雕。
3、杀青:用直径70厘米的桶锅,锅壁要光滑清洁。以木炭为燃料,确保锅温稳定。锅温110℃左右,每锅投叶量75—100克。翻炒要求“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历时2—3分钟。杀青结束前,要适当理条。杀青叶要求毫尖完整,梗叶相连,自然挺直,叶面舒展。
4、毛烘:按一口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依次为100℃、90℃、80℃、70℃。杀青叶摊在烘顶上后,要轻轻拍打烘顶,使叶子摊匀平伏。适当失水后翻到第二烘,先将芽叶摊匀,最后用手轻轻按压茶叶,使叶片平伏抱芽,外形挺直,需边烘边捺。第三烘温度略降。仍要边烘边捺。当翻到第四烘时,叶质已经干脆不能再捺。至六、七成干时,下烘摊凉。
5、足烘:投叶量250克左右,火温70℃左右,要用锦制软垫边烘边捺,固定茶叶外形。经过5~6次翻烘、约九成干,下烘摊放。
烘干分头烘、二烘、拖老烘。头烘;用四个烘笼对杀青叶即行烘焙。温度由高到低,分别为100℃、90℃、80℃、70℃,茶叶烘到七、八成干时下烘,摊放回潮。二烘;将8-10锅杀青叶合并在一个烘笼上烘焙,温度约60℃左右,当茶叶含水量低于7%时下烘。拖老烘;出产前对烘干的茶叶进行拖老烘,投叶量为1公斤左右,温度约50℃,采用低温、勤翻、慢烘,以提高香气。
6、复焙:又叫打老火,投叶量约1900克。火温60℃左右,边烘边翻。切忌捺压。足干后趁热装筒,筒内垫箬叶,以提高猴魁香气,故有“茶是草、箬是宝”之说。待茶冷却后,加盖焊封。
对于太平猴魁的采摘制作就介绍到这,希望本文的介绍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的朋友有所帮助。其实这整个过程就是杀青、毛烘、足烘、复焙,经过这些工序制作出来太平猴魁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稳红,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并赢得荣誉。茶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分不开了,而现在市场上也越来越多的人开茶店店,加盟茶叶店等,其实茶叶加盟一定要选好的连锁企业进行合作项目。